Skip links
Summer Hell Mode gonews Summer Hell Mode gonews https://gonews.com.tw/wp-content/uploads/2025/06/Summer-Hell-Mode-gonews_Summer-Hell-Mode-gonews.png

夏日地獄模式開啟!機車族的夢魘

分享

機車騎士躲太陽,猛踩煞車、違規停快車道或紅線邊,只為搶陰影?那燙到爆的坐墊更是噩夢,坐下去就像七里香被烤焦!更別提夏天的午後雷陣雨,說來就來,讓你瞬間變落湯雞!

小編很懂大家夏天的煩惱,本集一起來搞定盛夏騎車的麻煩!一次探討躲陰影違規、坐墊降溫神器,還有雨天安全方法!

hat standing car board scaled https://gonews.com.tw/wp-content/uploads/2025/06/Summer-Hell-Mode-gonews_Summer-Hell-Mode-gonews.png


躲太陽的三寶騎士出沒

在炎炎夏日防中暑的方法是在騎車時避開正中午太陽最烈的時段。選擇透氣輕薄的衣服避免皮膚的受傷,可穿戴袖套、手套,定時補充水分,建議每騎1、2小時的車就要找個涼爽的地方休息,讓身體冷卻、降溫。如果非不得已出門,一定要小心三寶騎士在路上緊急減速躲蔭涼處。

臨停在快車道、紅線上、公車站牌、不緊靠道路右側。小提醒:可罰300-600元罰鍰


越線或壓斑馬線,車身一半超過停止線就算是違規,如果兩輪都停在斑馬線上,可視作「闖紅燈」來開罰。提醒罰900-1,800元罰鍰。


停在槽化線、網狀線、禁止停車標誌、標線處等。提醒:可罰600-1,200元罰鍰


設有左右轉專用道及專用號誌路段,因躲避陰影而導致後車無法行駛。提醒:可罰600-1,200元罰鍰


緊急煞車,直接停在路中,造成後車緊急煞車或嚴重可能閃避不及,發生意外等,已經構成危險駕駛。提醒罰6,000-24,000元罰鍰,並當場禁止駕駛


太貼近大貨車的車頭、車側,陷入大車駕駛的視線盲區,且易陷入內輪差位置。


機車族躲太陽要留意!這6處不能停,小心危險又違規

Summer Hell Mode 1 https://gonews.com.tw/wp-content/uploads/2025/06/Summer-Hell-Mode-gonews_Summer-Hell-Mode-gonews.png


椅墊燙,屁股變成七里香?

夏天騎機車,除了容易中暑、曬黑之外,「燙屁股」是機車族下半身的共同噩夢!正午烈日下,只要停在外面幾分鐘,有記者實測椅墊表面溫度居然飆破85度,穿長褲也擋不住燙感。教你正確降溫撇步:

降溫第一名:酒精噴霧五秒見效!
在座墊表面噴上酒精,成分迅速揮發帶走熱氣,降溫效果明顯,還能兼具消毒效果,亦可使用含酒精的涼感濕紙巾、涼感噴霧。

降溫第二名:瓶裝水+毛巾最實用
將瓶裝水倒在座墊上,水會迅速蒸發,再用毛巾或抹布擦乾,快速降溫又簡單,濕紙巾是相同原理。

事先預防:選對坐墊罩更安心
建議使用淺色系合成皮革椅墊或網狀坐墊(蜂巢機車墊),減少吸熱效果,停車時也可提前遮蓋隔熱材質預防,小編實測用防曬裙整個蓋住比較不燙耶!網友分享網狀墊雖然透氣但不防濕,想買的朋友可以注意。

無效方式:別再手拍座墊了!
都市傳說的手拍方法其實沒有用!用手拍只會讓你手痛又無效,降溫效果幾乎為零,還可能拍出紅掌印。

Summer Hell Mode new Summer Hell Mode 3 https://gonews.com.tw/wp-content/uploads/2025/06/Summer-Hell-Mode-gonews_Summer-Hell-Mode-gonews.png


突然的夏日午後雷陣雨

當天氣突然風雲變色、下大雨時雖然涼爽許多,但各位機車騎士請注意以下四大事項:

開大燈勿急切急停:突遇降雨應立刻開啟大燈,增加辨識度,避免將煞車一次煞到底,緊急剎車容易將輪胎鎖死造成摔車;穿雨衣時請停妥安全處後再穿,在隧道、地下道裡臨停穿雨衣超危險。

減速行駛:濕滑路面風險高,騎乘中請放慢速度,特別是設計不良的路面,騎行在水溝蓋、標線、斜坡道和過彎時更需謹慎,避免打滑。

拉大行車距離:與前車保持更長距離,才能預留充足反應時間,應對突發狀況。

避開水坑:不要加速衝過積水路段,以防車輪打滑或車輛零件受損,導致失控。

為何新機車取消大燈開關?原來早已規定全時點燈

Summer Hell Mode 2 https://gonews.com.tw/wp-content/uploads/2025/06/Summer-Hell-Mode-gonews_Summer-Hell-Mode-gonews.png



看更多相關文章

夏天開車爆胎機率高,該如何預防|檢查胎紋、胎齡、胎壓、輪胎硬化、龜裂




本文瀏覽量: 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