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一次誤判,可能就是最後一次騎車!|防禦駕駛觀念遠離大型車
根據2024年交通部統計資料,全國大型車輛事故造成416人死亡,創下8年新高。大型車輛如聯結車、水泥車、貨櫃車及公車,因車身龐大、煞車距離長且存在多處視線死角,常導致嚴重交通事故。尤其機車騎士與行人,因體積小、保護不足,在碰撞中極易受重傷或致命。
本文將深入分析三大類大型車輛的風險因素,並提出防禦駕駛策略,助您提升行車安全,降低事故風險。

避開大車的視線死角
大貨車有四大盲區:前方、後方、左右兩側! 如果你在這些範圍內,駕駛可能根本看不到你!
視線死角範圍
- 前方盲區:大型車的引擎蓋較高,駕駛座距離車頭較遠,使得前方 3~5 公尺內的物體無法清楚看到。
- 後方盲區:大型車的車尾較長,後照鏡無法涵蓋整個車尾,因此駕駛看不到緊貼車尾的車輛或行人。
- 左右兩側盲區:特別是駕駛座相對較遠的一側(例如右駕車輛的右側),死角範圍更大,機車騎士若行駛於此,可能完全不在駕駛的視線內。
視線死角安全對策
- 盡量與大車保持至少 2 公尺以上的距離。
- 超車時迅速通過,避免長時間停留在大車旁。
- 如果無法確認駕駛是否看到你,可以用喇叭或閃燈提醒。
車重8公噸大型貨車未來將強制配備「盲點警示系統」,但目前仍有許多車輛未裝設,因此民眾應先學會自保!

轉彎時注意「內輪差」
內輪差是什麼?
「內輪差」是指大型車轉彎時,前後輪行經的軌跡不同 ,這使得靠近大型車內側的機車騎士或行人,可能被捲入車底,導致嚴重事故。
根據機車危險感知教育平台定義:前後輪為不同路徑,其中內側前輪畫出的圓範圍較大,後輪畫出圓範圍較小,導致半徑不同,前、後兩輪的行駛軌跡差距稱為內輪差。
內輪差安全對策
- 不要搶快,先讓大車轉彎後再行駛,避免停在大型車內側。
- 紅燈時避免停在大車右側,若大貨車或公車突然右轉,機車騎士可能會被夾擊。
- 行人在路口看到大型車右轉方向燈亮起,應該暫停並保持距離。
大貨車車身底緣到地面高度大於大客車,行人或機車都容易被捲入後輪,法規規定未安裝「防止捲入裝置」的車輛,最高可罰 24,000 元。

小心大車氣流的影響
當大貨車高速行駛時,會產生強大的「推」和「吸」氣流,尤其是在變換車道或超車時,這股氣流可能會讓機車或自行車騎士失去平衡摔倒。
大車氣流造成影響
⮑吸力效應:當機車位於大型車旁側時,車輛高速行駛會產生吸力,將機車騎士往大車方向「拉」過去。
⮐推力效應:當大型車快速駛過時,後方會產生強烈的氣流,可能將機車或自行車「推」離原本的行駛路線,造成重心不穩。
氣流安全對策
- 務必抓穩車把,保持穩定,避免被氣流影響。
- 遇到大車經過時,與車身保持安全距離。
- 若風勢強勁,盡量選擇更安全的行駛路線,避開大貨車頻繁出沒的路段。

※總歸一句,駕駛人行車時應保持安全距離,謹慎避讓大型車輛;同時盼大型車業者積極改善車輛盲區問題,共同提升道路安全。
本文瀏覽量: 1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