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links
機車煞車 gonews https://gonews.com.tw/wp-content/uploads/2022/06/機車煞車_gonews.jpg

機車正確煞車觀念及做法,用錯方法小心失控!

分享

近日常有機車騎士因煞車操作失誤,導致意外發生,且多數騎士沒上過機車駕訓班,若觀念及操作用法不夠清楚時,遇到緊急狀況時就容易發生憾事。

市售機車配置的煞車系統很多種,公認最安全是「防鎖死的ABS煞車系統」,但成本反映在高車價上,另外常見的還有連動式CBS煞車、傳統碟煞、鼓煞等不同系統,要了解自身機車的煞車性能,不過無論選擇哪一種煞車,有正確的煞車觀念和操作,才能在遇到緊急狀況時,做出最安全的即時反應,一起來看該如何操作吧!

常見煞車系統:

.ABS:防鎖死煞車系統。

.CBS:連動式煞車系統。

.碟煞:以油壓活塞推擠煞車碟盤。

.鼓煞:以來令片緊貼煞車鼓。

延伸閱讀|秒懂ABS與CBS,機車煞車系統
15 https://gonews.com.tw/wp-content/uploads/2022/06/機車煞車_gonews.jpg
ABS防鎖死煞車系統,提升煞車安全性。(圖/SYM官網)


首要保持車距

根據研究別高估你的反應! 煞車距離比你想得更遠!一般駕駛人煞車反應時間約為1.6秒,每個駕駛的動態視力、協調反應、有無危險預警,或行車過程是否疲勞駕駛、視覺暫留放空等不同駕駛情境,甚至是不同路況,網路評測建議騎乘時與前車儘量保持2 秒鐘以上的反應距離,或車速的1/2距離。像是:時速60公里,就應該保持30公尺的距離。


正確煞車觀念和操作

無論是開車、騎車、行人,上路都要具備「防禦駕駛」的觀念,就是指自己要遵守交通規則之外,也要有防範他人駕駛因疏忽或故意違規而發生的交通事故,藉此減少遇到緊急狀況的危機。


1.鬆開油門

煞車時要鬆開油門,應該人人都懂,但遇到緊急狀況時,很多人會忘記鬆開油門,又繼續緊按煞車,使得煞車效果不能夠百分之百發揮。


2.循序式煞車

要循序漸進的增加煞車力道,車輛制動能力會線性的加大,直到煞停為止,並運用兩手同時按煞車,會比只按一邊來得穩定,至於左右手力道的分配,騎士先熟悉兩手煞車的慣性,再來加以練習,切記不要一次煞車按到底,過猛烈的煞車會造成車身不穩,反而更危險哦。

遇到雨天、夜晚時,更要提高行車警覺,以防緊急事件發生。

延伸閱讀|【雨天騎車】機車騎士看過來!
機車煞車 gonews https://gonews.com.tw/wp-content/uploads/2022/06/機車煞車_gonews.jpg


錯誤的煞車習慣

.油門、煞車同時按

油門沒放開,煞車就跟著按,這狀況較會發生在中高年齡騎士,因生理反應較緩或習慣把手放在煞車上,連帶影響判斷,所以常有此情形發生。


.只按前煞車

前輪鎖死是非常危險的!

車身強烈的重心轉移,造成車尾翹起,使騎士身體很明顯地往前傾斜,身體沒有控制好,很有可能會直接往前翻車、摔車,即使身體能控制,在操控上稍有偏移時,龍頭一旦失去方向性,車身也可能直接側滑,讓自己陷入危險之中。

IMG 039701 https://gonews.com.tw/wp-content/uploads/2022/06/機車煞車_gonews.jpg
前煞煞車力道強,容易造成身體前傾。(圖/moto7官網)

.只按後煞車

後煞車的煞車力道沒有前輪高,所以只按後煞車的煞車距離一定比較長,而且當後輪鎖死時,會造成打滑、側滑,車身的平衡也會受到影響,危險風險還是很高。

08 1 https://gonews.com.tw/wp-content/uploads/2022/06/機車煞車_gonews.jpg
後輪採用的多是小於前輪的碟盤、或是鼓煞等系統。(圖/kymco官網)

上下坡煞車這樣做

當你騎乘機車時,根據路況選擇正確的煞車方式,關係到操控穩定性。舉例來說,在乾燥平坦或下坡的路面上,由於車輛重心偏向前方,應以前輪煞車為主力、後輪為輔助,前後煞車力的分配大約為 7:3 或 6:4。相對地,在上坡濕滑的路段,則應改為後輪為主、前輪為輔,前後煞車力約為 3:7 或 4:6,以避免滑倒或失控。


只使用前煞可能導致車頭下沉甚至翻車,反之,單靠後煞則容易甩尾。這與機車本身的設計有關——大多數車款前重後輕,在減速時重心會進一步向前轉移,使得前輪承受更多壓力與煞車負荷,而後輪則變得較不穩定。前煞車通常設計得更具制動力,而後煞則屬於輔助角色。


此外,煞車力的分配也會因車輛設計與載重狀況而有所調整。例如,若後座有乘客或有重物,後輪壓力增加,這時可以適度提升後輪煞車比重。而像是引擎位置、前叉傾角等車體結構,也都會影響煞車效果與前後輪煞車的最佳配比。

簡單來說:煞車要根據路況與車況調整煞車比例!









本文瀏覽量: 5,622